导航菜单
首页 >  广东韶关史上含金量最高人才政策启航  > 人才引领韶关高质量发展

人才引领韶关高质量发展

丨全文约4357字,阅读需要8分钟

编者按:

11月3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吹响了人才引领韶关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和冲锋号。6名专家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大家以饱满的精神、深情的语言,盛赞韶关人才系列新政,为韶关人才工作建言献策。他们汇报各自岗位的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介绍。其发言十分令人振奋,现摘登如下: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建设韶关医药产业

韶关生物医药高等研究院理事长

王飞

自2021年1月4日以来,在韶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发起创办了韶关生物医药高等研究院并担任理事长,同时邀请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第一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专家王鹏担任院长。

研究院的首要核心使命是引进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团队,加速团队新药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目标是在两年内引进20个国家一类新药创新团队,要求团队拥有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I期临床试验批文的新药项目,工作是加速这些项目的临床试验进程。

研究院的第2项工作是为引进的项目团队提供临床试验,药品生产必备的共用GMP中试车间。研究院计划运营6个不同类型的GMP车间,采用“高新区负责建设+研究院引进”的各团队负责运营的方式。研究院和高新区已经完成了总规模7.5亿元的6个GMP中试车间及研发中心建设方案。一期总投资4.22亿元,即将在今年内动工,在一年内完成三栋GMP中试车间及研发中心并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完成了研究院项目地块的选择和前期准备工作。

研究院还参与了韶关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规划,为20个新药项目争取到了1000亩预留用地,平均每个项目50亩。我们预计能够有10个新药获得成功,平均每个新药能够产生每年50亿元的销售额,最终达到500亿元的规模和100亿元的综合税收。

研究院的第3项工作是为新药项目提供合适的临床研究平台和资源。研究院和粤北人民医院达成整体临床研究中心和转化医学中心合作协议,充分发挥粤北人民医院丰富临床资源的研究价值,加快新药项目的临床研发进度。下一步,计划和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建设高水平医院的临床研究中心。

研究院的第4项工作就是协助这些项目和相关政府部门沟通,把过去10多年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加速其他团队的成长和项目临床研究。

充分发挥引进人才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

武汉理工大学韶关研究院执行院长

吴小春

如何在韶关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人才是关键。武汉理工大学韶关研究院引进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为首的10余支教授团队。截至2021年9月底,研究院共参与、谋划开放性研究课题和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2项;完成超10项产学研合作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科技企业6家,孵化科技企业项目1项。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为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于难以全职引进或长期引进的院士、教授、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建议采取签订合作协议、专家顾问聘请、入驻韶关专家库等多种形式与高端人才达成合作意向、形成合作关系,在韶关需要的时候为韶关提供服务。

二是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建议在举办高端人才交流会的同时,开办属于青年人才的丹霞论坛活动。由丹霞英才轮流担任主讲人,研究院提供场地,进行主题分享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青年群体之间的相互成长,还可以逐步打造韶关人才平台,同时也是有效的宣传手段。未来,研究院将开展常态化博士论坛活动,形成韶关的人才智库,打造韶关印象名片。

三是加强价值观的引领。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对韶关的认同,是人才来韶、留韶的内在影响因素。建议落地落实各种人才政策,增强外来人才对韶关的认同,愿意在韶立足生根;建议加快和重视本土人才培育,形成韶关本土特色的育人文化、恩情文化、乡贤文化。既可以留住生长于韶、成才于韶的人才,又可以吸引韶关走出去的各类人才回韶建设家乡。

打造“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德宁

市卫生健康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宗旨,不断加强人才工作。

高位推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市卫生健康局始终坚持党管人才,把人才工作放在中心大局来谋划部署。一方面响应省卫健委构建“顶天立地”的医疗格局,启动了“1333+N”三级医院集群发展战略和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提升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强化人才支撑,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打造一支“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通过软硬件两手抓两手硬,全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全方位打造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用好编制、简化程序,“引得进”医疗卫生人才。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简化录用程序,通过3年的努力,全市共引进1155名基层医疗卫生实用型人才(完成率1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使用率从58%提升到74%。

通过改革机制,盘活资源,“留得住”医疗卫生人才。深化基层卫生机构人事薪酬改革,“化零为整”优化基层岗位设置,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改革,用好本地资源,培育基层实用型人才。开展激励与关怀工作,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今后,市卫生健康局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实施意见》,在“引才”上下功夫,在“育才”上做文章,在“留才”上用真情,为我市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韶关和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人才新政”为韶关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

丹霞英才代表 杨赫

2019年,我有幸成为韶关首批丹霞英才的一员,来到韶关参加工作。两年的工作生活使我深刻感受到韶关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态度。

我先后在市工信局、市林业局工作。工作期间参与了近百次企业调研活动,先后6次作为主讲人在市级惠企政策宣讲会上为企业进行政策讲解,并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与相关企业深入交流,对其工艺技术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市委、市政府对丹霞英才关怀备至,韶关建设有一流的人才公寓、人才驿站等基础配套设施,给予他们交流学习和享受生活的空间,公交专线的设立极大方便他们的日常出行。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厚爱,这充分体现韶关坚持以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制度留人的先进工作理念。

《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实施意见》及时制定出台,为“十四五”期间我市的人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该政策实施将产生的效果令人十分期待,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韶关人才工程》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实操性好,是我市历年来含金量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人才政策。三大计划和十一个配套文件组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形成全面有效的政策合力,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速推动创新创业团队落地韶关。创新团队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新政策的品牌效应正可作为我市构建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工作新格局的一张关键牌。结合我市产业链发展布局,聚焦先进产业和急需产业进行“串链、强链、延链、补链”,实现精准招商。

三是不断增强人才集聚效能。人才聚则产业旺,在人才交流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多方面的思想碰撞,形成

相关推荐: